今天由湘潭网小编为带来关于

1、唐代中后期,“某某使”这种临时差遣职务“使职”开始出现,并且越来越多,最后甚至成为固定职务。

2、因为唐初人少国穷事务少,经历百年高速发展后,国初的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官制,已经不能适应国富民强的盛唐的行政管理需要。

3、所以出现了很多临时性的职务。

4、2、中国从秦朝开始,地方实行“郡县制”,也就是说,地方管辖层级只有州、县两级(没有现在的省级)。

5、秦汉要么幅员小、要么管辖很粗放,“郡县制”还很好用。

6、到了唐代充分发展之后,就感觉只有州、县两级,不科学。

7、有些事务(救灾、战争、平叛等),需要同时协调涉几个州的时候,事事上报长安,由中枢协调决断,效率低下。

8、所以这时候就开始由中枢派出官员到地方,现场协调。

9、3、观察使:观察处置使,负责几个州的行政事务采访使(防御使):采访处置使,掌管几个州的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唐肃宗后增加一定兵权,同时改名为防御使团练使:团练守捉使,掌管地方自卫武装训练,因为唐代实行的是临时征召的府兵制,团练使管理的地方武装,也就是府兵了。

10、中枢征召就是府兵,在乡就是团练,不要把他们当做“民兵”看低了。

11、4、但是到了唐末、五代、宋代。

12、“某某使”这种“使职”,就不再是有字面意义的具体工作,而仅仅是作为高级武官的“阶官”,也就是代表武官职务高低。

13、5、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副使”,并不是副职。

14、比如“节度副使”,并不是节度使的副手。

15、宋代经常见的“团练副使”,跟团练使也没有任何关系。

16、“团练使”是从五品,但是“团练副使”就只有从八品了。

17、“副使”是一个专门的职务,专门给罢官去职大臣的空头衔。

18、也就是给他们保留一份工资、一个官的身份,不至于穷困潦倒,丢了士大夫的体面。

19、最有名的就是苏轼因“乌台诗案”下台,任“黄州团练副使”。

20、有人说是去当了黄州民兵副队长,那是完全不懂唐宋官制,只是字面理解。

21、“副使”是犯官,只有工资,没有工作、没有权利,要被监管。

相信通过唐史新人求教观察使采访使团练使防御使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君子莲(www.junzilian.com)湘潭网,关注长株潭地区房产、人才招聘、教育、创业、旅游、美食、天气、特产、生活周边信息,欢迎投稿给我们!